本网讯(通讯员 李璇)近日,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科技大讲堂丛书”推出我校教师新作《现代图像处理与应用》,这部教材系统性地将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是“科研成果进教材”的典范之作。该书由洪汉玉教授组织编著,主要参与编著的有洪汉玉、李璇、时愈、章秀华、陈艳菲、马雷、朱映、吴锦梦、叶亮、张耀宗、黄丽坤等。洪汉玉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及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0余项,相关成果获教育部发明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10余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
“清华科技大讲堂丛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策划,聚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邀请顶尖学者将科研积淀转化为教学资源。作为“清华科技大讲堂丛书”的重要组成,洪汉玉团队编著的《现代图像处理与应用》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以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为特色,不仅涵盖现代图像处理的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更创新性地融入了作者团队在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的重要科研创新成果,旨在为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套“理论-方法-应用”全链条覆盖的权威学习资料,主要特点有:
(1)立足学科体系,构建图像处理知识全景图
系统梳理:全面介绍现代图像处理的知识和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
科研结晶:总结作者近年来在国内外现代图像处理领域研究成果和科技创新案例
应用导向:重点介绍在科研项目和实际工程问题中的科技创新成果
图文并茂:生动诠释图像处理技术在社会生产领域的重要价值和用途
前沿探索:深入研究三维重建测量、动目标产品检测识别等课题
(2)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践的全链条覆盖
本书以“实践创新”为导向,内容涵盖现代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如图像变换、增强、复原、特征提取与分割)及复杂场景下的先进技术(如动态目标检测、三维测量等)。作者结合自身在国内外科研项目中的成果,首次公开了生产线钢坯识别、路面病害检测、多视点三维目标去模糊等重大课题的算法模型与程序代码,为读者打通从理论到应用的“快速通道”。作者团队整合了在澳大利亚、韩国等国际合作中取得的研究突破,包括三维目标细化算法、多视点图像去模糊技术等,填补了国内教材在相关领域的空白。书中还剖析了机器视觉在农业、军事、交通等场景的应用实例,凸显其交叉学科特性。
(3)解决AI时代图像处理新挑战
随着工业4.0、自动驾驶、智能安防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传统图像处理方法已难以应对复杂动态场景的需求。本书针对这一痛点,提出基于图像离散信息与图形几何关系的集成分析方法,并创新性融合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为动态目标识别、三维检测等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书中通过大量图文案例对比展示处理效果,生动阐释了现代图像处理技术在智能制造、航天探测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中的价值。
同行专家认为:《现代图像处理与应用》一书“体系完整、案例翔实,既适合教学又服务于科研”,其“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与科研赋能教学”尤为难得,是兼具深度与可读性的标杆之作。
《现代图像处理与应用》的出版,不仅为图像处理技术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本极具价值的教材,更为推动现代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多所高校已计划将其纳入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核心教材。相信在该教材的指导下,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将不断涌现,为我国在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作出重要贡献。

(审稿:田斌)